静脉留置针的使用与护理
发布日期:2020-06-11 作者: 点击:
静脉留置针的使用与护理
留置针的使用不仅可以避免反复穿刺带给患者的痛苦还利于随时给药和抢救,同时减少了护士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因此,要想确保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必须关注以下几个问题。
一、穿刺部位的选择
不同年龄的患者选择不同的穿刺部位。
原则:由近心端向远心端,选择管径≥3mm、粗直、血流充盈、富有弹性、易固定,且避开关节、硬结、受伤感染的静脉。
部位上肢,其次为下肢和头皮静脉。因下肢静脉血液回流缓慢,药物滞流时间长,对下肢血管刺激性大,血栓形成几率高于上肢,尤其是长期卧床者血栓形成几率是上肢的3倍。
如有特殊情况需要选择在下肢静脉穿刺,输液时可抬高下肢20°~30°,以加快血液回流,缩短药物和液体在下肢静脉滞留时间,减轻对下肢静脉的刺激,同时减少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几率。
护理时不要让患者站起或行走,防止加重回血造成堵管。头皮静脉脆性大,皮下脂肪薄,易渗液、易压伤,所以尽量选择上肢。
二、静脉留置针的选择
选用留置针细、短为宜,外套管柔韧度好、刺激性小、可随意弯曲回弹性好、适宜选择儿科型号的留置针,减少留置针与血管壁之间的摩擦,降低机械性损伤静脉炎的发生几率,可相对延长留置时间。
三、留置针的操作
感染是影响留置时间原因之一。要严格无菌操作,保障留置针的无菌环境,常规碘伏消毒皮肤待干,操作者注意手卫生,防止交叉感染。
下面是参照某品牌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步骤:
1. 针尖斜面朝上,以 15-30 度角直刺静脉,进针速度宜慢,以免速度过快刺破静脉;
2. 见回血后降低角度到 5-10 度角,再继续进针 2 mm;
3. 后撤针芯 2-3 mm;
4. 持针座及针翼将导管与针芯一起全部送入血管,确保导管完全在静脉内,撤除针芯。
5. 操作完毕后用透明薄膜敷贴固定留置针。
四、输注药物及封管
合理安排药物输注的顺序。先盐后糖,先浓后淡;先输入高浓度、刺激性强的药物,后输入非刺激性药物。输入对血管刺激性强的药物需充分稀释,减慢滴速,或前后用生理盐水冲管。封管时建议先用生理盐水10ml正压脉冲,脉冲完毕先退出注射器,再关闭手夹,留置针手夹尽量靠近穿刺点处关闭。在夹子夹闭过程中的动作也很重要,本来是正压在封管,如果夹管捏着靠近血管那边,等夹好松手的时候又变成负压了,又会抽吸出很少量的回血在套管里,只是因为量少,可能只是在血管里的软管里,外面看不到,因此,在夹管的过程保持正压状态也很重要。
五、针眼渗血是否再继续使用?
留置针有时候针眼附近会出血并干燥结痂,但针依然通畅,且病人也无任何不适,可每日进行评估即可,如渗血未见增多,敷贴也无明显潮湿、卷边、松动等情况下,可以继续使用。如发现有新鲜渗血、渗液、敷贴卷边等问题及时更换敷贴,不要为图方便而在透明敷贴外加固胶带固定。
六、留置针不滴可能有几种原因
1.针尖顶在血管壁上。留置针本身前端是硅胶管,很软,所以保护血管效果不错,一般可以留置72~96小时,但是平时移动不小心可能使针尖抵在血管壁上,液体被阻,自然就不通了,解决办法可以尝试用手轻轻按压穿刺点上方2~3cm的位置,看看液体有没继续滴。
2.针尖堵塞。留置时间比较长,或者病人本身凝血功能比较强,可能有小血凝块堵住针尖。临床常规是用生理盐水冲管,以前曾经用肝素(抗凝剂)冲,后来考虑到抗凝剂直接入血可能会给身体凝血功能造成影响,所以现在大部分地方已经不提倡用肝素了。
3.管道阻塞。一般留置针上都有个塑料的小卡子,看看是不是那里没打开?输液管道连接是否通畅,有时候可能会用到3通,看看那个通路是不是通畅的?输液瓶压力是否足够,如果液体很少并且已经开始出现回血,赶紧更换液体、或用生理盐水冲管、或直接拔掉留置针。
七、留置针的使用时间:原则上外周静脉留置针在使用 72~96 h 应进行更换。输注对血管有刺激性的药物如注射造影剂后、术中使用麻醉药物后宜进行更换;出现静脉炎等并发症时应立即拔管,更换新的部位重新置管。
但是生活中确实存在一些个例,比如某病人血管条件极差但是还可以保留留置针的情况下,一个留置针可以多留两天。比如某病人病情趋于稳定,医嘱停液观察病情,留置针刚好到期,还会根据病人情况决定是否暂留留置针,以防紧急加液却无现成的静脉通路
八、留置针的自我护理
1、穿刺侧肢体不可长时间下垂,避免重体力劳动,保护套管针,尽量避免血液回流。如:提重物、打球、拧拖把等。
2、穿衣服时,先穿留有留置针的肢体,再穿另一侧,脱衣服时,先脱没有留置针的肢体。穿脱衣物时,一定要小心,防止衣物勾住留置针,将导管意外带出。
3、静脉输液时将远端肢体抬高,以促进静脉回流,穿刺侧肢体上抬与心脏平齐或高于心脏,以利血液回流。
4、不要随意拨弄(肝素帽或正压接头)和小夹子,以防止松脱导致血液渗出或堵管。
5、睡眠中避免压迫有留置针的肢体。